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,担心一去不回,回国对女儿说:你该去趟中国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07 点击次数:60
1972年秋,美国总统尼克松刚离开中国不久,日本的新任领导人田中角荣就率团踏上了中国的土地。
日本首相田中始终倡导与中国加强友好往来,在政界被视为对华友好人士,这种立场使他在国内面临不少批评声音。
中国政府热情接待了田中的到访,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双方首次会晤时,田中的言行让中方感到不快。
田中与周总理会面后,在宴会上表示:"长期以来,日本给中国民众带来了诸多困扰,我们政府对此进行了深入检讨。"
这句话刚说完,整个会场的人都愣住了。
“给你添麻烦了”是日语里一句非常普遍的客套话,通常用于表达歉意,适合在需要道歉的场合使用。
在日本人的观念中,这种表达已经足以传达歉意,但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,"添麻烦"一词显得分量不足,无法体现真正的悔过之心。按照中国人的说法,这种道歉方式显得"不够分量",缺乏应有的诚意。
这番言论让中国方面感到不满,几乎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,幸亏周总理及时掌控局面,才避免了事态恶化。
一句简单的"添麻烦了",竟然让中日两国领导人展开深入交流,这充分展现了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双方关系的特殊性与敏感性。
出发前,田中角荣特意将常年陪伴在侧的女儿留在了国内,确保她的安全。他坦言,那时已抱定了可能无法归来的信念。
某国领导人来中国访问,居然害怕“有去无回”,当年田中角荣来华时,中日两国处于什么状态?他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压力?
田中这次来中国,背后有什么有趣的小插曲?
一、二战结束,日本一度“谈中色变”
1945年8月,随着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核弹,这个法西斯国家终于认输,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。
二战后,日本遭受美军轰炸,几乎变成一堆瓦砾。经过20年的重建和努力,到了60年代,日本经济迅速腾飞,与美国、西德一同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三大经济巨头。
在国际关系领域,日本的表现一直不太理想,进展相当有限。
在美国的支持下,日本尽管与亚欧多国达成和解,英美澳荷等国也免除了其战争赔款,但日本始终无法摆脱战犯的身份。
东南亚各国持续要求日本进行赔偿,与此同时,日本天皇访问欧洲,引发了多国大规模抵制日本的行动。
在二战期间,中国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长期摧残,蒙受了巨大损失,然而,那时的中国与日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往来。
二战结束后,日本一直扮演着美国小弟的角色。由于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与新中国关系恶化,日本也被迫与中国大陆保持距离,只能与台湾的蒋介石政府维持官方联系。
日本人心底也在打鼓,尽管台湾岛有美国支持,但它根本无法真正体现大陆十几亿人的意愿和立场。
从20世纪50年代起,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就逐渐展开,双方互派访问团,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彼此间的紧张局势。
从毛主席1956年的讲话中,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那时对日本的大致立场。
历史上,日本曾是个侵略者,但这主要是少数军国主义者的所作所为。如今,那些家伙基本都完蛋了,我觉得我们也没必要老揪着过去不放。
1956年,梅兰芳带领剧团前往日本演出,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为他们送别。
1959年,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来到中国访问,成为二战后首位踏上中国土地的日本政界高层。中方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了他的到访。
中日两国加强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,可美国和一些台湾势力却看不顺眼。他们在日本暗中扶持那些老牌军人、地痞无赖和见风使舵的政客,组成了一个极端保守的党派,专门捣乱,阻挠两国老百姓的正常往来。
在日本,一些民间团体如“中日友好协会”经常举办活动,但每次都会遭到右翼分子的干扰和破坏。
支持中日友好的官员,经常会收到各种威胁物品,比如恐吓信件、刀具甚至动物器官,以此来向他们施压。
1960年发生了一起震惊日本政坛的事件:浅沼稻次郎,这位曾于1959年带领代表团访问中国的知名中日友好人士,在公开演讲时遭到极端分子刺杀身亡。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巨大震动,使得日本政界人士对中国话题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。
二、田中访华,中国在底线问题上不让步
从当时的情形来看,中日两国要达成和解还看不到希望。不过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,中美之间因为越南问题出现了新的转机。
20世纪60年代中,美国正被越南战事拖累,同时中国与苏联在北边的关系也显得不太稳定。美国看准了这一时机,便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友好信号。
那时候中国是越南的后盾,只要中国不撤,越南的仗就停不下来。
美国瞅准中苏关系紧张的档口,打算跟中国拉近关系。他们想让中国在南边对越南松一松手,在北边对苏联多使点劲,自己则在后面提供支持。
尼克松执政期间,中美关系逐步回暖。上世纪70年代,两国通过“乒乓球交流”、“基辛格秘密访华”以及“尼克松历史性访华”这三大关键事件,成功打破外交僵局,这一系列操作让国际社会目瞪口呆。
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后,日本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。当时的日本领导人佐藤荣作对中国持敌对态度,属于右翼阵营。他试图以访问中国的方式探路,结果被周恩来总理果断回绝。
不久后,日本国会启动了对佐藤荣作的罢免程序,他无奈辞去职务。与此同时,来自普通家庭的田中角荣,一位对中国友好的政治家,成功组建新政府并出任首相。
田中角荣刚就职,中国政府就向他发出访问邀请。7月份,中国外交部致函日本外务省,表示北京机场随时欢迎田中到访。
田中角荣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邀约。
8月12日,中国外交部发布消息称,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到访中国。
全球各大媒体迅速聚焦于日本首都。
田中角荣此刻心情沉重,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非同小可。作为一名政治家,这次行动对他来说意义非凡,重要性甚至超越了担任首相的职责。
田中角荣最担心的,还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。
听说他即将赴华的消息后,台湾当局立即派人前往日本展开游说。尽管未能与田中会面,但他们不惜重金收买了一批右翼议员,试图在国会上阻挠这次访问行程。
田中想到十年前浅沼稻次郎遇刺的场景,至今记忆犹新。他暗自琢磨,如果自己这次去中国,会不会也遭到台湾或日本右翼分子的暗算?这个念头让他心里七上八下,拿不定主意。
以往出访时,田中角荣总是带着女儿真纪子同行,可这次出于安全考虑,他选择独自前往。
他对女儿坦言:“这次离开,我可能再也回不来了。但我坚信,这次远行将推动时代的变革,为日本人民带来长久的和平。”
1972年9月25日,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带领代表团飞抵北京,开启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之旅。
田中角荣抵达中国时,中方给予了他极为隆重的接待待遇。与之前尼克松来访时的冷清场面形成鲜明对比,首都的各界民众纷纷涌向机场,热情洋溢地迎接他的到来。这样的盛情让田中角荣感到格外高兴。
那天晚上,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。宴会上,两国领导人都发表了讲话。然而,田中角荣在发言中使用"添麻烦了"这个说法,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。
在中国人看来,"添麻烦"这种说法实在太轻描淡写了。从甲午战争起,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持续了数十年,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,岂是简单一句"添麻烦"就能概括的?
由于当时宴会上大家兴致正浓,周总理没当场表示反对。直到次日,他才向田中角荣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。
周总理在与日本政府正式会谈时强调:“中日之间的问题,绝不能简单地用‘添麻烦'来敷衍了事。”
为了让田中角荣更清楚地领会自己的观点,周总理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:
在聚会上不小心把酒洒到女士的裙子上,这顶多算是给人添了点小麻烦。可当年日本侵略中国,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,用“添麻烦”这样的轻描淡写来形容,实在太过轻率和不恰当。那段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,远不是几个简单的词语就能概括的。
周总理最后提醒大家,这么做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:
要是报纸登出这种言论,田中来中国访问不仅白跑一趟,还可能让中国老百姓对他更加反感。
田中赶紧解释,表示“添麻烦”这个词在中日文化中理解有差异,造成了误解,他以后会注意换个方式表达。
田中角荣表现得十分真诚,中方也就没再深究,之后周总理安排他与毛主席会面。
三、“女儿,未来你一定要去一次中国”
为了与毛主席见面,田中角荣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精心准备。他认真研读毛主席的诗词,深入领会其理论著作,还通过观看影像资料,全面把握这位伟人的性格特点和日常习惯。
9月27日那天,周总理先跟田中角荣进行了交流,之后才领他去见了毛主席。
田中走进毛主席的书房,主席抬头笑问:“你们俩的争执解决了吗?”
田中立刻笑着说:“别担心,我们刚结束争论。”
他明白,毛泽东同志提到的正是那个关于“惹出麻烦”的争议。
毛主席风趣的谈吐让整个会场都活跃了起来。他、周总理和田中角荣就中日关系展开了交流。毛主席从世界格局的角度,高度评价了田中访华这一举动,让田中感到十分欣慰。
不过,一提起两国过去的那些事,大家的表情都不太轻松。
二战结束后,多国纷纷要求日本支付战争赔款。当时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代表中国与日本谈判,初步商定日本应赔偿中国超过200亿美元。
然而,经过美国的调解,迁居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最终决定不再向日本提出战争赔偿要求。
毛主席在谈到向日本索赔的问题时,首先强调了这一要求的合理性。
侵华战争中,日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,不仅造成数千亿的经济损失,更导致超过3000万军民伤亡,这一数字在二战中堪称最为惨重。基于此,日本理应对此作出赔偿。
不过接下来,毛主席特意将“赔偿”这件事拎出来,专门进行了讨论。
伟人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,清朝政府多次对外赔偿的历史,这些巨额款项最终都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,成为沉重的负担,这样的财富积累显然缺乏正当性。
因此,经过慎重考虑,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:我国不再向日本索要战争赔偿,但前提是日本必须就侵略中国的历史作出正式道歉,同时在经济领域对我国提供必要的支持。
听完毛主席的一席话,田中角荣频频点头,内心深受触动。身为一名政治家,他对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深感钦佩。
由于主席健康状况不佳,这次交流时间比较短暂。
临别之际,毛泽东特意从书柜中取出一套《楚辞集注》赠予田中角荣,表达了他对田中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期许,并祝愿其为中日两国民众创造更多福祉。
日本政府正式表态,终止与台湾地区的官方往来,明确表示坚持"一中原则"。
田中角荣结束中国之行后,心情十分激动。回到家里,他忍不住对女儿感慨道:"这次没带你一起去真是遗憾。要是你能亲眼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,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该多好。等将来有机会,你一定要去中国亲眼看看。"
然而在政治舞台上,田中角荣面临着来自右翼势力的猛烈攻击。台湾当局鼓动日本议会质疑他的中国之行,部分议员更是极端地要求他以剖腹方式表达悔意。
田中角荣在重重阻力中艰难前行,既要应对右翼势力的干扰,又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。最终在1974年,由于在党内的地位动摇,他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执政生涯。
晚年时期,田中角荣在政治舞台上几经起落,最终选择以独立身份活跃于政界,持续参与政治活动直至上世纪90年代。
田中先生来中国访问,除了得到一套《楚辞集注》作为礼物,周总理还特意送了他48瓶茅台酒。
田中不仅自己享用,还送了不少给朋友,前后总共喝掉了47瓶茅台。如今,他家里只剩下一瓶,被当作宝贝珍藏起来,打算传给后代。
田中真纪子的女儿至今珍藏着这瓶酒,她将其看作父亲从政之路的重要见证。
在田中角荣的政治履历中,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无疑是他最为自豪的政绩。
商学野/文
《温暖邻邦,真诚相待——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之行趣闻》,史实
2、《田中真纪子回忆父亲田中角荣:访华归来后差点被迫自杀》,蒋丰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相关资讯
